新闻刘仲贤博士演讲全文 -《未来学校建筑及(零碎)设计的虚空结合》

刘仲贤博士演讲全文 -《未来学校建筑及(零碎)设计的虚空结合》

2021年1月28日

以下为我们的主理合伙人—刘博士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智慧教育孵化器的开园活动中,进行了主题为《未来学校建筑及(零碎)设计的虚空结合》的分享,以下是演讲全文:

作为建筑的图纸格式,线条和几何形状构成了设计的「语言」。非凡线条的作品试图捕捉「线间」的空白,并非纯粹用来作拼贴图形工具,而是与时间的概念有关。

「一幅设计图,既是对未来可能性的前瞻性展现,又是对特定历史的恢复。它证明了它的意图,并总是挑战着它的极限。在任何情况下,一幅设计图不仅仅是物件的投影,不仅仅是一堆线,更不是对惯性惯例的一种屈从。」在此处显示的时间切面,部分是建筑元素的碎片投影爆炸在纸的表面,表现出没有一个单一的时刻,而是在暗示过去和将来的变更。

「建筑设计就是一切以设计唤起文化记忆的建筑」:就是一个不停地在经历孵化的有机过程,历史演变和文化网络转变。这些建筑物应该会讲故事,我们难以忘记我们周围的建筑物对我们情感的投射。

罗马的万神殿建于公元118年,而麻省理工的中庭主体拱形建筑是1916年启用,两者相距差不多1800年。埃及金字塔建于4500年前,而罗浮宫的现代金字塔是1989年启用。虽然两者方体形态一样,但是所采用的物料是充分表现了现代科技的进步,塑造一个「相对立」的效果。

「提供有意义的体系结构不是模仿历史,而是表达历史。」实际上(1)城市的总体规划、(2)具创意的单体建筑、(3)室内空间功能和体积感、以至(4)现代5G资讯科技系统的应用,都不断在其固有方向以外的方向上伸延。

总体规划对「设计、密度、需求」需重新定义、分解并建构,而解构美学便是处理设计方向的灵感。由此架构来展现未完成方体完整对比概念的空间。 「没有公共空间,我们就没有城市」,任何规划设计都必须从公共空间和人的规模开始。

如何让解构设计的美学与周边环境产生自然的互动,促使建筑物与人从而产生回响。我们从影像化组成的立面造型来传达特定含义或象征特定概念;和如何创建不同的方体并影响内部空间功能、「要如何从一个想法变成现实」,设计与科技的结合尤其重要。

建筑物经由建筑师随着时代不断进行演变、进化。

Frank Gehry (弗兰克·盖里) 习惯使用大胆奇特的方体造型和令人赞叹的建筑材料,因设计令路人绝对困惑而产生的敬畏,记忆力的增强来自意外的遭遇。 。麻省理工电脑中心20号楼成功地整合了解构主义的建筑技术,以挑战平凡的建筑类型,在校园内营造出令人回味的体验。

建筑形态被解放,学校不再只是方盒子,堆叠策略将操场及其开放区域放置在教室上方,建筑物的顶层被赋予活力新功能,资源重新分配,使得更高质量的新体验。为附合环境与能源永续性需求,在城市环境中的学校进行解构其功能和方体,然后再次建构互动关系;承接5G 资讯科技系统的植入,帮助建构未来多元学习文化的元素。

随着科技的进步,建筑师能更尽情地发挥对附合人与解构建筑美学的创作,在所有情况下,包括由城市总规、建筑主体以致人于方体建筑中的行为关系,我们都可以去亲身体验和理解,这些要素构成了不可分割的现实,即对立统一,而在科技的辅助下都能被优化及改进。

最后,希望大家在历史巨轮的推动下,不断反思,接受创新,尝试用对比思维,唤起大家对保存建筑物中的历史及文化记忆。

@2024 Rocco Design Studio
magnifier